訪/洪憶文
諮詢/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組長劉文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中心主治醫師何淑賢
 
關於孩子的睡眠安排,不外乎分房睡,及與家長同房同床、不同床三種,三種方式各有優點,但如果相關防護措施沒有做好,均可能發生風險。至於孩子適合哪一種,端看其年齡、發展需求而定,還請家長審慎以對!
 
由寶寶需求看睡眠安排~
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睡覺時會動來動去、難以一覺到天亮頗為苦惱,故而相當在意其睡眠安排。孩子的睡眠安排主要有分房獨自睡,或與父母同房同床、睡在自己的小床三種,家長如能先瞭解各階段寶寶的睡眠型態及身心發展需求,方能提供良好的照顧:
Check:睡眠週期由短→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中心主治醫師何淑賢表示,人在進入睡眠狀態時,會由快速動眼期(淺睡期)逐漸轉為非快速動眼期(深睡期),一段時間後又再度進入快速動眼期,在整個睡眠當中,這樣的循環會不斷發生。一般來說,成人熟睡後約可持續1.5小時後再進入快速動眼期,一夜約有34個循環,有些人可能多一點,若以8小時睡眠計算,約有6小時為熟睡狀態。
 
孩子的睡眠狀態與成人不同,而且越是年幼,睡眠週期的循環更為頻繁。新生兒進入熟睡期後通常僅維持約4050分鐘,便再度進入淺睡期,3個月大的孩子雖然熟睡期略微增長,或可持續睡56個鐘頭,但因為孩子睡眠週期循環比成人快,這時家長如果清醒著,可能會覺得孩子好像睡不安穩,不到1個小時就有動靜,尤其是待寶寶會翻身後,表現會更加明顯,但其實這些都是自然的生理現象。
 
有鑑於此,當家長在考慮讓孩子單獨睡或同房睡時,首先就要觀察孩子睡眠狀況和需求。如果孩子天生氣質、適應力較好,睡眠比較穩定,那麼或許可以早一些培養他獨自睡。反之,如果孩子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驚醒,驚醒後又不容易睡著,這時候如又分房睡,父母不見得比較輕鬆。
Check:身心需求立即滿足的迫切性由高→低
依照寶寶的年齡,其生理、心理需求須被關照的程度有所不同。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組長劉文琪表示,生理方面,小小孩夜間須進食,而母乳寶寶進食次數又比配方奶寶寶高,還有尿布濕、環境變化都可能干擾他們睡眠;心理方面,在寶寶6個月起至1歲期間,容易有分離焦慮的情形,而且孩子的基本生理、心理需求若一直被忽略,可能會影響信任感的建立,甚至是人格發展,這些都是家長選擇分房睡時需一同考慮的,
 
寶寶獨立?嬰兒猝死症?爹地媽咪好憂心~
目前大部分台灣家長的作法為,在孩子2歲前與父母同房(是否同床不論),以便於就近照顧。不過受到西風日漸的影響,家長難免擔心這會增加日後訓練孩子獨自睡的難度,究竟是否該為此及早讓孩子獨自睡,而這會有潛在風險嗎?
Yes or No嬰兒猝死症危機?!
【嬰兒猝死症小常識:指一嬰兒無預期死亡,且猝死原因不明。寶寶1歲內皆可能發生,尤以23個月大寶寶為高危險群。由於多發生於午夜和清晨,故普遍被認為和睡眠有關。】
 
嬰兒猝死症雖然原因不明,但在小朋友還不會翻身之前,睡姿或寢具的選擇都要特別當心。何淑賢表示,以美國為例,孩子大都從小就與父母分房睡,就統計來看,嬰兒猝死症的比例是比亞洲國家高出許多,早期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亞洲國家父母多將孩子放在身邊的關係,但另一方面,這亦可能是美國比其他國家關注嬰兒猝死症的問題,以致造成統計上的差距。
 
當然,孩子與父母分房睡時,的確有很多狀況無法掌握,甚至有一派學說認為,孩子與家長若能於同一空間內休息,特別是與媽媽為伴,媽媽的睡眠週期、呼吸會影響孩子,彼此間產生一種協調性,有助於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劉文琪表示,有研究指出,最好待寶寶3歲後再讓他睡在獨立的房間,如果真的很想讓孩子早點自立,至少需滿6個月以上,藉以減少嬰兒猝死症的風險。不過因為孩子6個月後會出現所謂分離焦慮,所以1歲半或2歲後開始做準備,採取漸進式的訓練,日後成功率會來得高一些。
Yes or No獨不獨立有關係?!
每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不同,反映在日常生活就可能出現不同處理方式。很多人覺得外國人之所以比較獨立,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與父母分房睡,其實目前尚無研究可以證實兩者間存有必然關連,家長不需過於擔心。想培養孩子擁有獨立性格,需要後天多方面的配合,包括按照孩子發展,逐步提供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等,絕非睡眠安排就能改變的。
★小叮嚀!!
睡眠安排的選擇,取決於孩子的年齡、氣質、適應力,哪一種睡眠安排能提供孩子所需的照顧,便是最適合的方式。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從家長協助孩子入眠,到孩子能單獨入眠,這本就是自然的發展歷程,如同吃飯一樣,有的孩子可能快一點,有的孩子會慢一些。沒有孩子永遠無法脫離父母入眠,重要的是環境能否配合,及父母能否提供適切訓練。
 
三種睡眠安排大評比!
讓孩子分房睡,及與家長同房同床、不同床三種睡眠安排,各有其優點,但父母的協助、睡眠環境仍不可輕忽。以下分別討論其優點、潛在風險、安全守則等:
 寶寶分房睡
介紹
小寶寶睡眠週期循環快,而且一些基本需求尚無法自理,家長自然要保持高度關注。這時讓孩子分房睡,如果家長能做到立即回應孩子的需求當然沒問題,最怕的是家長平時太累而睡得很熟,以致於忽略孩子的需求,或錯失發現危險的機會。
嬰幼兒時期,孩子有任何動靜,都建議家長過去處理,千萬不要以為他哭累了自己會睡著,以免影響孩子信任感的建立,及發生無法預期的危險。配合孩子的年齡增長,家長協助的部分可以逐漸減少,但不管是幾歲分房睡,都要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存在,及其持續地協助。
例如母乳寶寶在新生兒階段可能每2小時就要喝一次奶,媽咪半夜便得起身多次;而23個月的寶寶,相對睡眠時間可以拉得更長了,夜間如睡不安穩,家長若確認孩子無尿布濕、肚子餓等問題,通常稍作安撫即可。待孩子3歲後,有時不肯乖乖就寢可能是想吸引父母注意,父母則可視情況改為聲音的回應,讓孩子知道父母在他不遠處,晚一點會進去看他,只是在這之前希望他可以練習獨自入眠。
優點
對父母的干擾性最低,而且如能讓孩子漸進地接受獨自睡,亦有助於生活自理能力。
潛在風險
由於家長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到寶寶的狀況,往往聽到寶寶哭鬧時,才會過去照顧,不過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不代表他沒有危險,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太早讓孩子獨自睡的原因。
坊間販售之視訊、對講機等設備雖可作為輔助之用,不過家長在半夢半醒之間,通常不會將之打開使用。另外,將彼此的房門打開,家長固然比較容易聽到孩子的聲音,但孩子年紀越小,夜間探視的步驟仍有其重要意義。   
安全守則
1在讓孩子分房睡前,房間的佈置應預先規劃過,確認排除可能危險因子,如窗戶位置、不當擺飾等,而且保持空氣流通、環境整潔。
2選擇合格、專屬於孩子的嬰兒床或小床,同時調整好適宜的高度,以免孩子翻身落下,地面亦可鋪上軟墊。
3避免使用過於蓬鬆的枕頭、棉被,棉被使用高度也要注意;絨毛娃娃易滋生過敏原,而且可能有掩住孩子口鼻的危險,不宜作為嬰兒床的擺飾。
4孩子若已經學會翻身,半夜可能會踢被子,而學齡前的幼兒,半夜睡不著可能會自己爬起來隨意活動,為免意外發生,家長夜間只得辛苦一些,起來探視寶寶的情況。
5剛開始讓孩子分房睡前,雙方的房門可先打開。
 
 與父母同床
介紹
許多家長為方便就近照顧,或節省空間,常將孩子放在大床上與父母同睡,事實上,這個舉動相當危險。近日關於親子同床睡,導致孩子被厚被掩住口鼻,或被熟睡的父母壓到這類新聞事件時有所聞,家長不可不慎。
在孩子會翻身前,若與父母同睡一床,又蓋同件被,孩子被悶住時大都無力掙脫,而家長如本身睡相不佳,或太過疲累而陷入熟睡,可能壓到孩子也毫無所覺。父母的本意原是方便照顧孩子,但同床睡不見得輕鬆,尤其有些家長擔心會壓到孩子,反倒影響自己的睡眠。
由此可知,要兼顧安全與照顧之責,「同房不同床」無異於最佳選擇,如果真的只能同床睡,至少待孩子學會翻身後再看看。
優缺點分析
原則上對於哺乳媽咪可能有些許幫助,但因為可能意外較多,一般均建議除非家中空間有限,否則應待孩子會翻身後再考慮。
安全守則
POINT:建議年齡
在孩子至少學會翻身之前,不宜與父母同床睡,如果孩子年齡再大一些或可考慮,但相關環境安排、家長協助通通要注意。
POINT:哺乳姿勢
哺乳媽咪通常都希望孩子能睡在旁邊,以方便餵食,但剛出生的孩子可能每兩小時就要喝奶,媽咪常會累得陷入熟睡,導致壓到小寶寶而不自知。加上哺乳媽咪多習慣躺著餵食,因為這是對媽媽最輕鬆的姿勢,然而在半夢半醒之間,媽咪可能直接將上半身壓向寶寶。鑑於上述種種狀況,建議兩人分床睡,夜間如需哺餵母乳,請改以坐姿,避免發生危險。一般至孩子4個月大會翻身之後,喝奶的間隔時間會拉長,而且夜間睡眠最長可維持到5小時,等同於媽媽亦能有較長時間的睡眠,這時再考慮同床睡或許比較合適。
POINT:人員配置
許多家長以為讓孩子睡在爸媽中間最安全,其實恰恰相反,因為這代表三人可能同蓋一條大被,無形中增加孩子被悶住口鼻的危險,而且就算孩子已經會翻身了,睡夢中也可能翻滾到各個位置,甚至不小心跌落床下,與其靠父母作「人牆」,床邊防護措施反倒重要得多。
 
原則上,陪寶寶睡覺最好的人選是媽媽,其優點為警覺性較高。但若媽媽有肥胖症、代謝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感冒藥的話則要暫緩,以免媽媽過於嗜睡而沒辦法察覺自己及寶寶的情況,導致意外發生。而爸爸由於白天工作忙碌,常一沾床就睡得不省人事,加上有些還有睡覺打呼的問題,警戒心一般不高,故不建議由爸爸負責。此外,現代家長常將孩子托育給祖父母,雖說老人家比較淺眠,不過他們對孩子的敏感度反而較低,祖孫同床睡同屬高風險。
POINT:環境安排
1目前台灣的雙人床,要讓1位成人、寶寶共睡綽綽有餘,但考量到寶寶和媽媽翻動的空間,不建議三人共睡。如果夫妻倆都要陪著寶寶,最好買大床。
2孩子會翻身後,可能出現千奇百怪的睡姿,或翻至不同位置,就算讓他睡在爸媽中間還是可能掉下來,特別是1歲多的孩子變化性最大。建議家長調整床的高度,並將床的一端靠牆壁,由裡至外順序分別為:寶寶、媽媽、爸爸。此舉至少可確保孩子有三面是安全的,床尾的部分則可增加安全防護設備。
3孩子應使用專屬的寢具,不宜與父母同蓋一床棉被。
 
 同房不同床
介紹
在嬰幼兒時期,最理想的睡眠安排莫過於與父母同房但不同床。一來方便家長就近掌握孩子的狀況及照顧,二來可避免上述危險。而且家長如希望孩子能及早獨自睡,一開始先讓孩子睡在自己的小床,日後配合其年齡發展,訓練起來會更容易!
優點
1寶寶睡在小床,等同於稍微跟父母有些隔絕,父母不用擔心睡夢中會壓到寶寶,
而且寶寶睡眠空間的清潔度較佳。
2剛出生的寶寶,分不清楚白天黑夜,容易有作息顛倒的情況,讓孩子跟媽媽同一房間,有助於他學習大人的睡眠型態,及擁有安全感。
3母奶寶寶夜間進食次數較多,媽媽可直接將他從小床抱起餵奶。
4一開始就讓孩子睡小床,比較不用擔心孩子以後非要黏著父母不可。
安全守則★★★★★(寶寶分房睡時也需注意這些!!)
★寢具篇
1嬰幼兒時期不一定要用枕頭,如果要用的話,請避開太鬆軟的產品。
2棉被約蓋在寶寶胸部的位置即可,家長亦可選用防踢被、小睡袋產品,兼顧保暖與安全。雖然孩子會翻身之前也不會踢被子,但家長若習慣用毛巾包住孩子身體,應留意4其鬆緊度,以免孩子身體掙動時導致毛巾鬆脫掩住口鼻。
3小床的床墊厚度要夠,不可過於蓬鬆,床單以薄、能固定於床墊者為佳,床上不需額外鋪軟綿綿的物品。
4防濕尿墊若直接放在床單上,孩子挪動時會形成縐折,建議家長將它放在床墊上,再用床單將床墊罩起來。
5有些家長會選用二手嬰兒床,然後另外買新的床墊,但這可能會發生床墊與床不合的情形。床墊大小應能與床欄貼合,專家建議:床墊與床之間不能留有兩根手指頭的空間,以免發生危險。
6待孩子再大一些時,如果不考慮使用小床,可改以用床墊代替,同樣地一端請貼著牆壁,而且床墊高度不宜超過30公分。
7護圍太高,容易影響照顧便利性,太低小寶寶則有翻覆之虞;另外護欄的卡榫應能牢牢固定,以免因孩子搖晃而坍塌。家長亦可留些小縫隙,以便就近觀察孩子的情況。
★佈置篇:
1孩子睡在小床或獨自睡時,可能需要一些慰藉物,家長不需刻意禁止,只是要注意安全。例如小被被要怎麼包才不會鬆開、掩住口鼻等。
2許多家長喜歡在孩子小時就準備很多絨毛娃娃,但即使是孩子已經會翻身,睡夢中亦可能滾向各個角落,所以最好不要將絨毛娃娃放在孩子的床邊,當然白天使用是沒問題的。
3孩子可能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突然就學會翻身了,所以不能因為他之前還不會翻身而降低警戒。翻身平均年齡為4個月,但家長最好於孩子3個月大時,及早使用護欄、調整娃娃床及床欄的高度、去除多餘床邊布置等。
4坊間販售之床欄護圍美觀又可避免寶寶撞到受傷,但多為綁繩設計,家長使用時一定要繫緊,而且不能讓孩子可以拉到繩子。
★環境篇
1孩子的小床不宜靠在窗口邊,如果孩子已經可以抓著欄杆站起來了,小床應遠離窗簾及百葉窗吊繩垂墜的範圍。
2冬天裡,房間裡可以擺電暖爐,但切忌正對著嬰兒或靠近小床,因為電暖爐溫度可能升得很高,導致孩子體溫調節過高,且皮膚乾燥,更不用說其他意外的可能。
爹地、媽咪生病時該怎麼辦?
爸爸、媽媽生病的時候,一般是與孩子同床睡影響較大。劉文琪表示,寶寶平時若是睡在小床,家長可先暫時移動小床的位置,並保持房間通風,接觸孩子前做好清潔即可。由於流行性疾病的治療通常不會超過一個禮拜,暫時性的處理不會有太大妨礙。
 
STEP BY STEP培養寶寶獨立超輕鬆~
當孩子準備好了,家中也有足夠的空間,父母便可以逐步訓練孩子獨自睡。下列為簡易訓練步驟及成功秘訣:
★步驟1
前文提到,在寶寶1歲半以前,同房不同床為最佳睡眠安排,這亦可視為孩子獨立睡眠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家長平時應給予足夠大的粗大動作、精細動作之練習機會,讓孩子一點一滴累積自己的能力,及獲得成就感、安全感。
★步驟2
待孩子1歲半後,媽咪若覺得孩子氣質、生理狀況準備好了,可以先陪著他到準備好的房間睡覺,等他睡著後再離開,而夜間則要多來探視幾次。待孩子逐漸適應新房間了,之後每當接近其就寢時間,可先鼓勵孩子自己到房間睡睡看,當然如果孩子可以睡著最好,家長晚些再過去陪他即可。如果不行的話,建議家長多陪他一段時間,透過漸進式的練習,提高孩子接受度。
★步驟21
基於每個孩子狀況不同,待孩子23歲時再練習獨自睡也OK。由於這時孩子已具有一定表達能力,家長可以先和孩子溝通,或者以孩子喜歡的故事、卡通人物的例子鼓勵他,並且協助他佈置自己的房間。
 
該階段的孩子因認知能力提昇,相對恐懼的事物也變多了,可能會怕黑、或擔心有怪物,家長應嘗試瞭解孩子的恐懼來處理。如果孩子怕黑,兒童房裡可開著小燈,或在雙方房間的走廊中開一盞燈。同時告訴孩子房門不用關上,而且爸爸媽媽的房門也會開著,只要他有動靜家長就會過來協助他。
★步驟22
待孩子45歲後,口語表達更進步,而且不像之前容易感到恐懼,這時再做練習亦無不可。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太晚練習而無法自立,按照正常發展,只要有練習的機會,孩子自主性便會逐漸增強。
 成功小秘訣
1理解孩子的心情
當孩子準備好了,家長可以告訴他:「妳長大了,可以開始有自己的房間」,讓他知道這是長大者獨有的權利,自然比較願意接受父母的安排。如果家中不只一個孩子且年齡相近,由於可互相作伴,通常進行起來會容易許多。
 
何淑賢表示,比較難處理的狀況是:老大已經可以獨自睡了,而弟弟/妹妹卻還在襁褓中,孩子看到弟妹可以整天待在媽媽身邊,難免會想要撒嬌,因此容易出現抗拒的反應。這時家長可以在白天的時候,增加與較大孩子的個別互動時間,滿足他們渴望與媽咪親近的想法,並且讓他知道單獨睡是專屬於他的權利,千萬不要說「你那麼不乖,所以要自己睡」,導致孩子對獨自睡產生負面連結。
2事前準備不可少
帶著孩子佈置房間或挑選用品,都能幫助孩子接受新房間喔!
3保持耐心安撫孩子
孩子剛開始到新房間,可能會不習慣,家長可先陪著孩子就寢,之後再逐漸放手。大孩子害怕或做惡夢時,可能會跑回去找爸爸媽媽,家長不宜加以斥責,而要將他帶回兒童房,先陪著他,並給予一些安全保證,待他睡著再離開。
4培養孩子睡前活動
孩子2歲便開始練習獨自睡,通常掙扎的時間較長,甚至睡前會要家長一直講故事,不希望父母離開,所以父母可以選擇一些睡前活動,陪他一小段時間再讓他就寢。像是前期由父母說故事,接著慢慢邀請孩子參與討論,有些孩子至34歲時,睡前便可以自己翻翻書,看累了就睡覺。針對這個部分,建議家長準備一個小箱子,內放一些孩子看過的故事書,方便孩子取閱。不過千萬不要準備新玩具、新故事書,以免孩子愛不釋手,更不肯睡了。
 
劉文琪
現職: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組長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畢業
 經歷:陽明、元智、長庚教師
何淑賢
現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中心主治醫師
學歷:台大醫學系畢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所碩士
經歷: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衛生署署立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wer of 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